电脑书出版行业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,车轮滚滚,显示出一往无前的力量与气概,令人由衷赞叹。1998年,这列快车速度依旧,但是前进的号角声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——知名的几大电脑书生产巨头退货大幅增长,退货码样达到1000万元的非止一家,有的则达到了1500万元的惊人水平。这种不和谐音是怎么形成的?它给我们什么警示呢?本报希望能透过这一现象,分析电脑图书出版、发行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,为这个充满希望的朝阳领域提供一些忠告和建议。
近年来,电脑书市场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。刚刚过去的1998年,以电脑书为“主打”的各出版社收成依然不错。据来自清华、电子、邮电、机工、希望等电脑书五大巨头的消息,他们去年销售码洋的增长都在30%左右,有的社增长还更为可观。然而,在高高兴兴庆祝丰年之际,出版社的老总们心里却有点不那么踏实。因为,年底一算帐,虽然销售上增长不小,但退货的增长却来势更猛。退货码洋达到1000万元的非止一家,有的出版社甚至达到1500万(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出版社一年的销售收入),退货少的也有四、五百万。与1997年相比,退货的增长至少也在50%左右,有的达到了60-70%,多的则增长了一倍。
退货是文艺类书、社科类书、其他科技类书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,但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无疑是电脑类图书。原因很简单,电脑书寿命短、时效性强,一旦退货,往往意味着完全报废;而并不像文艺类图书等有相对久远的价值,可以有较长的销售周期,退回来再慢慢地卖出去。
我们不妨算一笔账:电脑书的退货,一般有30-50%由于破损、脏污、过时等原因只得报废,有30-50%破损、脏污、过时还不太严重因而可以特价处理收回一部分成本,能够像新书一样重新流入市场的应该不超过20-30%。这样,损耗部分大约占退货的60%左右。目前,电脑书的退货率达到了5%-10%,以7%的平均值计算,出版社因退货造成的损失将占销售总码洋的4.2%,一本书的销售所得刨除稿费、印刷费、员工工资等各项成本,再刨除给书店的折扣,剩下的利润大概不会超过15%,但这15%一下子又被冲减了4.2%,这已经是让人感到“心疼”的一个数字了!
退货除了导致出版社自身利润空间日益狭窄,还将使出版社发货更趋谨慎,出版社库存居高不下,构成出版社搏击市场之际的一块心病。事实上,退货大幅上升的事实表明,背后一定有非正常的因素作怪,因为,虽然出版行业有退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但退货的骤然上升却难言正常。我们有必要深究退货的根源,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。
退货大幅上升的八个原因或启示: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造成退货大幅增长的原因相当庞杂。比如我国国民经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冲击增长乏力,导致的人们购买力下降,出现了市场疲软,书店在资金、库存等压力下,造成退货上升。又比如电脑书本身的特性也使得退货不可避免。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部经理赵宝珊曾就此分析道:电脑书不同于文艺书、社科书,与其他科技图书相比也颇有差别。概括而言就是电脑书有“三高一低”的特点,即高投入、高回报、高风险但是低寿命,并且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适应性比较差,退货严重点是情理之中的事。他说,人们都知道股市有风险,那么大家就应该接受,搞出版同样也有风险。前一个“比如”是外部因素,后一个“比如”是业内人士只能认识它而不能改变它,因此本文都不作为重点。
我们将把焦点对准那些真正构成问题的地方,去发掘对行业发展有益的启示。
启示之一,电脑书出版社规模型、速度型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弊病,亟需调整。这里有两层涵义:第一,出书上强调规模和速度,但对图书质量和效益不够重视;第二,从市场战略上来说,总是先满世界发书,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,这样做对于开拓市场非常有效,但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的退货埋下了伏笔,因此,那些已经在市场立稳脚跟的出版社应该及时进行调整,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性转移,改变有些书质量不高、读者定位不准的顽症,加大实施精品工程的力度。而刚刚加入电脑书出版,意欲在此大干一番的出版社也要在某种程度上吸取教训,少走弯路。
启示之二,退货上扬说明原初粗放的营销方式、发行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,必须进行改进。在信息不畅通的条件下,大批量的图书主发往往会掉入市场的陷阱里。因此少订勤添对于书店和出版社都是比较好的选择,此外提高业务员的素质、加强对书店库存的监控都应该成为出版社发行部门的工作重点。
启示之三,退货问题的出现,表明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合作出现了一些缝隙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对于退货的上升,很多出版社归咎于书店,认为书店往往漫天订货,随意退货,操作很不规范;但是,书店也颇有怨言,指责出版社在各地乱建批销点、乱发货,冲击了当地市场。1998年曾经出现过某出版社向郑州某书店发货140万,书店退货也达到100多万的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;也出现了沈阳有一家书店携款潜逃,造成几家出版社几十万元损失的事件;长沙电脑书的折扣大战使得当地的批发折扣从普遍的72折,下滑到了69折,令出版社和书店均感觉到,利润的空间都快只剩一条缝了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反映出,书店和出版社的合作关系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。目前,有的出版社为了减少退货,采取了给予书店罚款的政策,遭致不少书店的抗议。看来,削减退货,出版社和书店还需寻求更好的办法。
启示之四,严重的选题重复是造成退货的重要原因。电子社生产经营部副总经理杨建忠告诉记者,据他统计,关于Office的图书,好几个大社品种数都在100本左右。更不用说全国有200多家出版社介入了电脑书的出版,几乎每个社都会出Office的书,与之相类似,像Windows95、Windows98、Photoshop、Internet等题材都有数不清的版本,选题如此重复,怎能不为日后的大量退货、报废埋下伏笔呢?
启示之五,引进版图书的退货比原创图书严重,出版社引进上必须更加谨慎。据电子工业出版社生产经营部副总经理佘刚告诉记者,电子社退货在引进图书上反映得比较突出,表明了电子社当初引进图书不够成熟。他认为一些在引进版权上“气魄忒大”的出版社,应更加谨慎,不能不考虑国内市场和读者的情况,以免自食苦果。
启示之六,书店特别是新华书店系统亟需加强经营管理水平。新华书店系统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是尽人皆知的事实,他们在面对计算机图书这种时效性强、发行周期短的图书时,就更加力不从心。对此,出版社显得颇为无奈。他们抱怨最多的是书店在退货上的不规范:有的书,书店积压了好几年才退回来,这时书已经完全过时,变成一堆废纸了;有的书,出版社刚刚发货没几天就退回来了,都让人怀疑书是否上过架;另外书店退货包装往往不规范,路上破损很厉害,也令出版社头疼不已。
启示之七,退货的骤增也使我们意识到了书店与出版社之间信息不畅的弊病。由于还没有实现出版社与书店的电脑联网,因此出版社销售和市场信息的获得依然停留在出差访问、电话交流等传统形式上,出版社向书店索要库存和销售报表由于比较烦琐也只是偶一为之。比如有时一种新书1万册全发出去了,出版社库存为零,这时,出版社很可能会认为这本书已经销售断档,因此决定重印,殊不知该书在书店库房里堆着呢。信息不完备情况下做出的重印决定,造成以后的退货、积压和报废,实在一点也不奇怪。但在采访中,记者欣喜地发现,信息流建设已逐步提上了出版社的议事日程。电子工业出版社把信息流建设作为199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;机械工业出版社向书店和客户提供了为进货、销售和推销提供建议和指导的《销售手册》,还专门派出一名信息员南下广州收集图书销售信息;大多数出版社都开始积极介入书店的销售与管理,并努力成为书店销售的一个成员。显然,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动向。
启示之八,盗版问题将成为电脑书行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。据记者了解,许多地方的退货是由于当地出现盗版导致的。比如电子工业出版社某种教材本来在发行上“高枕无忧”,后来在四川却大量退货,原因是当地出现了盗版。在乌鲁木齐,电脑书的盗版已经比较严重,而且据说是有书店参与。看来,不法分子在把文艺、社科图书市场搞得一片狼藉之际,“兴趣”慢慢转向了电脑书。这个“可怕”的苗头必须引起内人士的关注。